稻鳖共作
稻鳖共作是隆平有机农业创新科技的一项产物。池塘长时间放养甲鱼,过肥的塘泥容易造成水质下降,病害增多,养殖成本提高,但是同时饲养过甲鱼的池塘土质含有大量的氮、磷、钾,恰好是水稻的最佳肥料。
在这样的基础上,科研人员探索出一种新的共作养殖模式:
在鳖池内插种水稻,以养鳖时所剩下的饵料和鳖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营养源;甲鱼和水稻生活在一起,像回归到了野生环境;甲鱼可以躲在水稻丛中玩耍,吃的“野东西”更多了,稻田里、水稻叶上的虫、蛙、螺、草籽等,这都是以前在单纯的养鳖池里吃不到的天然饲料。待水稻收割后,冬季,甲鱼进入稻田泥层下冬眠,经过冬眠的甲鱼,活性和抗病力大大增强。
对于水稻来说,由于不需要除草、施肥和用药,提高了大米的品质。而通常情况下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是褐稻虱,幼虫会大量蚕食水稻叶子。现在把甲鱼放到水稻田里,有明显的防虫作用。
稻鳖共作模式土地利用率高,利用共生在仿生态环境下,甲鱼和水稻的品质都大幅提高,“鳖稻共生”模式的成功是一种回归自然、走生态农业之路的成功。
隆平有机专利证书